当代“人均贾诩”?从伊朗使馆的“毒士留言”看谋士四重境界

win2025-07-27观察浏览:2345

网友一句“你会不会打仗?根据千年的战争经验,应该先毁粮草、封海峡、断补给,炸机场电厂油库和兵工厂……”的留言,让三国谋士贾诩穿越千年登上热搜。

今年初,伊朗驻华使馆微博评论区上演了一场荒诞行为艺术:面对中东紧张局势,中国网友纷纷化身“战略大师”,留下“联络哈马斯南北夹击以色列”“借朝鲜牵制美军”等计策。媒体称此现象为“人均贾诩附体”。

这场网络狂欢意外撕开了历史一角——那位被称作“毒士”的贾诩,其生存智慧在键盘侠的戏仿中显出诡异回响。当网友轻敲键盘抛出“毒计”时,可曾想过真实的贾诩在乱世中走过的血腥棋局?

一、谋己:乱世中的生存方程式

-自保为先的冷酷计算

初平三年(192年),董卓伏诛,王允对凉州集团举起屠刀。当李傕、郭汜欲解散军队逃亡时,贾诩一语惊醒众人:“诸君弃众独行,一亭长能缚尔。不如西攻长安,成则霸天下,败则走未晚。”

此计点燃了长安浩劫,却也让他从清算名单中全身而退。为活命不惜搅动天下,这是“毒士”的原始烙印

-进退有度的避险哲学

投奔段煨时,他察其“外礼内忌”,果断转投张绣;效力曹操后,他闭门谢客,子女只与寒门通婚。当曹操询问立嗣人选,他以袁绍、刘表废长立幼招祸的典故暗示支持曹丕,既达目的又不留话柄。

在权力漩涡中,他像一尾沉默的鱼,总能从网眼滑脱。

二、谋人:洞穿人心的黑暗透镜

-宛城复仇的心理博弈

曹操纳张绣婶母邹氏,贾诩看透张绣的屈辱与曹操的轻敌。他策划夜袭,精准锁定曹操中军,致典韦、曹昂战死。更狠的是追击战:张绣首次追击惨败,贾诩却促其二次出兵,因他预判曹操精锐断后部队已撤,留守者必为弱旅——对人心的拿捏,让败军瞬间翻盘。

-归曹抉择的逆势预判

官渡战前,袁绍拉拢张绣,贾诩当众撕毁书信:“袁本初兄弟尚不相容,岂容国士?”转而劝降有杀子之仇的曹操,理由有三:曹操挟天子占大义;雪中送炭胜于锦上添花;雄主必彰胸襟。这份对人性的洞察力,让仇敌变君臣。

三、谋兵:战场上的“熵增”制造者

-混乱即武器的战争观

潼关对阵马超、韩遂联军,贾诩献上经典离间计:曹操与韩遂阵前叙旧,寄涂改书信,使马超疑心大起。当西凉军自相残杀时,曹军铁骑轻易收割战局。他像战场“黑客”,专攻系统漏洞——此计在《三国志·战略版》被复刻为战法【神机莫测】,65%概率使敌军混乱互攻。

-“毒计”背后的成本控制

贾诩从不追求正面碾压。宛城杀典韦仅用百人敢死队;离间计平西凉免去十万大军消耗。以最小代价换最大战果,恰是“毒”的军事本质——正如网友建议“借力打力”的留言,本质是对资源的极端算计。

四、谋国:历史洪流中的蝴蝶效应

-长安一策定三分

那条救己命的反攻长安计,实际改写了中国历史进程:汉室权威彻底崩解,曹操得以“挟天子令诸侯”,三国鼎立雏形初现。贾诩临终前谏曹丕“暂缓伐吴”,惜未被纳,否则三国归晋剧本或要改写——小人物撬动大历史的悖论,在他身上淋漓展现。

-“毒士”的终极悖论

他献计导致百万黎庶丧生(李郭之乱),却又在长安尽力庇护大臣;助曹丕上位推动篡汉,却劝止曹魏盲目扩张。这种道德混沌恰似当代键盘谋略:屏幕前的轻佻计策,落地便是血海——伊朗网友的留言若成真,中东恐添新坟。

五、毒士镜鉴:键盘谋略与真实世界的鸿沟

当我们在评论区挥洒“贾诩式计谋”时,常忽略两点:他每策皆以自身安全为基,而网友的“毒计”风险全由他人承担;他的洞见来自生死历练,而非碎片信息拼凑。

史书中的贾诩77岁善终,临终前“家无余财”(《三国志》)。这份节制与当代“毒士文化”形成讽刺对照:真正的谋略大师懂得在疯狂时代保持敬畏,而屏幕后的我们更需警惕——轻言战火者,必未闻焦土气息

洛阳城破时,一个文士从尸堆爬出,对幸存者低语:“活着,才能看见结局。”
十七年后,他在许都平静离世,窗外桃花纷飞如长安未烬的血。

相关文章

添加回复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